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热搜: 活动 交友 discuz
查看: 432|回复: 0
收起左侧

[考研常识] 22考研指南 | 考研常识23:不知道怎么选择学校?看这篇择校技巧就够了

[复制链接]

1194

主题

2

回帖

3918

积分

超级版主

积分
3918
发表于 2021-3-3 15:59:20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本帖最后由 考研经验 于 2021-4-5 14:25 编辑

科普跟着小编,22考研不慌!
22考研萌新们~21前辈们今年进度条已经过半了,你们也该支棱起来了。俗话说:知己知彼,百战不殆。要拿下22考研,首先就要把考研这个小妖精扒到底裤都不剩!
所以,22考研指南上线啦~每天了解一个小知识,明年上岸就是你!
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:考研常识 ——不知道怎么选择学校?看这篇择校技巧就够了
对于22考研的小伙伴,虽说现在就决定目标院校为时过早,但是呢,帮帮建议大家利用这段时间做好考前的一些准备,其中择校可能是最重要的吧,毕竟对于考研能否上岸,“选择比努力重要”。
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择校要考虑的点,大家结合自己的情况,多看看多查查,最后综合考量一下再做决定吧。
院校基本情况
1、报考一个院校和专业,首先要对目标院校有基本的了解,比如学校的地理位置,处在一区还是二区,要知道每年一区的分数线要高于二区,一线城市的名校竞争力更强。
2、了解目标院校的重要程度,是国家“985”、“211”或者现在的双一流院校建设工程院校还是普通院校。
3、了解报考院校是否是34所自划线院校之一,有没有自己划定分数线的权利,一般院校自划线比国家线要高出一些。
注意:
搜索院校信息要认准官网,有些学校他不叫研究生院,有什么某某大学研究生处,某某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,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搜索某某大学。进入该学校官网一定会看到招生就业一栏,要么是在首部,要么是在左侧等,适用于所有高校,打开官方网站都会有招生栏目,从这里可以准确直接的进入官方研究生招生的信息公布网站。
学校实力排名情况
1、学校综合实力排名情况,参考校友网给出的排名;
2、学校专业排名情况;
3、学校近年来排名变化情况,判断该校整体实力呈现上升还是下降趋势。
招生计划
一般情况下招生单位每年都会公布招生计划,除了单独公布,有的会写在招生简章、招生目录或复试细则里,不同的学校公布的时间也不同,大家要及时关注目标院校官网。通过往年的招生计划数据,能清楚地知道近几年每个专业招收人数变化情况,判断适不适合报考,从理论上来讲,只要不是特别热门的专业,招收的人数越多,意味着考上的机会越大。
注意:
在报考时最好打听清楚,除了在官网上,也可以向已经考上的学长学姐求助攻,了解一些内部消息。不要小看招生计划,总有人在复试被刷了之后感慨:早知道就招一两个统考生就不报这个学校这个专业了——每年都有同学报错学校吃了亏,复试被刷才知道,原来从一开始自己就只是陪跑的炮灰,太扎心了。
报考人数
报考人数从某种程度上说明你的竞争对手有多少,虽然只能看到前几年的数据,但是足够帮助你从中大致判断出当年的报考情况。有的高校特别是名校热门专业报考人数非常多,如果没有足够强大的实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建议不要报考。
实际录取人数
复试完毕后从录取数据中可以得知实际录取人数,结合去年公布的招生计划名额,可以判断出该专业去年的招生录取情况。有时候对比计划招生人数,你会发现有些高校个别专业实际录取人数多于招生人数,所以要分析下目标院校有没有扩招的传统。
复试比
复试比是指,计划招收人数和进入复试人数的比例。教育部规定最低的复试比例为1:1.2,这就意味着,如果录取10人,就会有12人进入复试,有两个同学注定要当炮灰。
有的学校复试比会高达1:1.5,甚至1:2,复试比例如果偏高,就能说明两个问题:
1)复试线的参考价值降低;
2)复试竞争激烈、风险更大。
所以初试通过的考生,哪怕是高分也不要高兴的太早,复试不仅仅是看初试成绩,而是看考生综合能力。了解院校的复试比例非常重要,是等额复试还是差额复试,决定着最终录取人数。

【码上添加学姐获取最新考研资讯】

微信号 : MTCSOL354445
新浪微博:@汉硕考研院
汉硕考研QQ交流群:1063353993
咨询电话:18520569495(子曰学姐)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小黑屋|考研院考研论坛,考研院论坛,考研院,一对一考研院专业课辅导,考研院专业课资料蓝宝书,考研院专业课视频课程,考研院专业课集训营 ( 粤ICP备19157446号 )

GMT+8, 2025-4-19 23:26 , Processed in 0.070472 second(s), 19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Copyright © 2001-2021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